在河南省濮阳市内有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戚城遗址,是濮阳市境内乃至附近各地市保留的年代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聚落城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文物景区就是依托戚城遗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子路墓祠、蒯聩台遗址而建设的集文物保护、濮阳历史文化展示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大型文物旅游景区。
多年来,濮阳市政府始终按照“以文物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旅游为导向”的工作方针和“充实、完善、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合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践行了以文化品牌提升濮阳形象、展现濮阳面貌的大力举措。
戚城文物景区始建于1992年,管理面积700亩,绿化覆盖率75%,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993年9月成立了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领导班子成立初期,针对戚城景区各类功能尚不齐全,职工队伍参差不齐,周边四通八达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封闭化管理,筹措资金建设围墙;管理规范化,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大胆改革,对园艺科、文化产业科、宣传科进行目标管理,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以文物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旅游为导向”的工作方针,起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作用。
2000年9月,子路墓祠和蒯聩台两处遗址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制定的《戚城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并得到国家财政部两笔专项保护资金。与河南省古建所合作,从用土质量、修筑技术、施工方案、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的方案进行,已基本完成城墙的维修任务。
戚城景区位于濮阳市城区,是濮阳市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兼有城市公园职能。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举办了多项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例如“世界风车艺术展”、“中华传统美德展”、“中华百仙图片展”等各类展览。近几年,为配合旅游黄金周的开展,戚城景区多次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场景剧《诸侯会盟》、《戚城公主招亲》和苗族风情歌舞等近十余次大型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加上春季的踏青游园,秋季的赏菊以及春节期间的庙会、灯会等,都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品牌,增强了戚城景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知名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5月1日,戚城文物景区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游人急剧增长,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扬。为把这件好事进一步做实、做大,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延长开放时间;二是完善各类设施,增添100余个石质垃圾箱、石凳、座椅,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戚园文化广场;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增添讲解员,加强卫生管理,治安巡逻和文物保护力度;四是各类文化活动数量不少,质量不减,节目更加精彩。戚城景区的免费开放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拉近了政府与市民的距离,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此举也标志着戚城景区的管理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多年来对大遗址保护、研究利用成果以新的姿态全方位地惠及于民,其价值受到了市领导和市民的重视,让文物从学术研究走上了社会和民间,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通过完善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戚城文物景区各项工作呈现出了新的局面,并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荣获了诸多荣誉: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市直文化系统最早的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濮阳市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立功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戚城文物景区已经成为濮阳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濮阳,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濮阳。濮阳市以文化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践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随着该市“一创双优”的深入开展,濮阳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将会大放异彩,必将为“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濮阳艺术
暂无相关评论!